close

《大旅行》零下二十度、四十七天荒漠大穿越
本篇文章摘自: 商業周刊第 1055 期
作者:李郁怡

二00六年十二月,兩個男子辭掉高薪工作,在那最不適宜的冬天,深入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直探西藏阿里無人荒漠

完成了一趟總長一萬二千公里的旅行。

那一年,劉在武是股王宏達電發言人,李君偉是威盛電子發言人、行銷與公共事務部經理,兩個人都是「電子新貴」。

阿里,則是位於西藏西部,人稱「第三極」的地方。吸一口氣的氧氣濃度只有平地四五%到六五%

容易為旅人帶來「高山症」威脅,強風、冰雪、沙塵、地勢險峻,一不小心就會發生意外。尤其是在冬天

氣溫陡降到零下二十度以下,冰寒入骨,幾乎沒有人會想在這時候去當地旅行。

阿里,原本不該出現在這兩人的生命版圖裡的。

當時,劉在武進入宏達電服務已經五年,在這期間,宏達電業務一飛沖天,成為股價一度飆到六百元的股王。

身為總經理特助兼發言人,他經常在各國飛來飛去。今天倫敦、明天法蘭克福、阿姆斯特丹……

五天飛五個城市是家常便飯。搭乘的是商務艙,住的是一晚上萬元的旅館。

是贏?今天英國、明天法國,高薪換來白頭

只不過,有時早上六點趕到機場,開完整天的會,晚上十一點到了旅館,還有兩百封的電子郵件在等著他。

李君偉則在六年前,從記者工作轉行,進入威盛擔任總經理特助,當時威盛股價曾經突破三百元大關

也是人羨一時的股王,儘管後來威盛的股價下滑,他的工作卻日見吃重,他由特助升任發言人

還掌管整個企業大中華區公關行銷業務,擔任企業化妝師,一路高升,以威盛當時市價計算,配得一張股票

就是普通上班族一個月的薪水。

然而,兩位電子新貴卻都面臨人生中場能量耗盡的時候。

劉在武的頭髮在他進入宏達電期間快速變白。

然而,他發現,「永遠有人比我更努力,」這是一場永遠不會到頂的輸贏競賽。

他卻形容那時的他「形同枯槁,像風乾的橘子一樣。不只外皮縐褶不堪,連果肉都失去了水分。」

是輸?有能力幫父親買BMW,他卻過世了

有一次,劉在武剛剛從國外出差回來,警察局來電,說他的父親半路跌倒,被送到醫院急診室。

他趕到醫院,看到父親孤單的躺在病床上,半邊的身體已經不能動了;隔天,父親緊急開刀,取出腦中血塊。

四個月後,在一個週五的傍晚,他人在倫敦,打電話回家報平安,卻從妻子口中聽到母親跌倒,脊椎塌陷的消息。

但,接下來還有兩個星期的行程要跑,他,沒有辦法這時候回家。

內外交迫,「還有多少時間可以陪家人呢?」他反覆問自己。

類似的狀況,也出現在李君偉身上。

他形容有一次,一個在君悅飯店開了四個小時的會議剛結束,散會的時候,所有人的臉上都掛著疲憊。

但他還不能回家,因為八個小時之後,有一場大型的記者會就要舉行,根據剛剛會議的結論

許多資料必須要修改或重新準備。他得先回公司。

站在一家便利商店門口,他囫圇的吞下飯糰,腦中浮現剛剛的會議:「我想起會議中的許多臉孔。

如果夠努力、而且夠幸運的話,或許有一天,我也能有那樣的地位與分量。但,我真的會因此而快樂嗎?」

他心中疑問著。

他也想到他三年前去世的父親。

他一直記得,父親在他小時候對他說,「阿偉啊,爸爸會努力打拚,有一天買BMW載全家去玩。」

這個父親的願望一直沒實現。李君偉原想要賺更多錢,讓父親可以過好日子。

「當時進威盛,原因之一也是那時它的股價很高啊。」只不過,「三年前,我得到一次升遷

第一次有可能存錢買BMW的時候,他已經去世了。」「我拿到派令那天晚上,一個人在家裡嚎啕大哭。」

李君偉緩緩的說。

兩人曾是報社同事,有多年交情,同樣由記者轉行進入企業,多年後,又無巧不巧前後離職

希望透過脫離在人生中場找到再出發的能量與意義。 

但這一趟大旅行,卻是開始於一種衝動。

該去?一張照片引發大旅行衝動……

只是因為被一張西藏多慶錯(「錯」即藏語的「湖」)的照片所吸引。

「因為,靜靜的看著湖泊,就會讓你想流下淚來。」劉在武說。一個念頭,很快的,成為一個計畫。

兩人選了台北街頭一間咖啡廳,攤開了一張大大的中國地圖,豪氣干雲的畫出橫跨青藏高原的一條路線

從成都到拉薩,從拉薩到阿里,再原路折返。

真正開始認真評估,他們就發現在冬季穿越青藏高原,簡直是瘋了。

何況青藏高原的冬天,氣溫在零下二十度以下,旅人極少,一旦有任何意外,都可能會來不及援救

更別說深入阿里。阿里的面積約有台灣近十倍大,但人口只有六萬,不及台灣二千三百萬人口的千分之三

即使是開車入高原,如果車子有了故障,可能一整天都不會看到第二輛車經過,冰天雪地無人可救。

該去嗎?劉在武想到父母、妻子,還有雙胞胎子女,有些躊躇。

該去!還有一絲輕狂,此時不去何時去

「在我們兩腿一伸、壽終正寢之前,」李君偉問劉在武:「你覺得,還有什麼時候,我們的身體會比現在更適合去走這一趟?」

答案是沒有,最好的時機就是現在。事情就這麼定下來了。

劉在武在妻子支持下,決定成行。他開始恢復運動,在短短一個星期內,游泳由一千公尺,往三千公尺推進,還去爬山

李君偉則密集的騎腳踏車,從台北新店騎到桃園中壢,或者背著二十公斤重的背包,在跑步機上奮力慢跑。兩人戲稱

練習得比以前參加運動會時,還要認真。

儘管兩個人還努力分頭去找資料,模擬各種可能發生的意外,但直到出發之前,卻還有許多的不確定

是不是能夠如願在當地找到旅伴,避免孤車進入荒原?不知道。能否順利拿到進入高原的證件?不確定。

「直到了出發之前,對身體的狀況仍然沒有信心、一切仍在紙上談兵。」

他們如此自嘲:「如果這是一份企畫書,應該是馬上會被老闆打回票的吧?」

雖說如此,兩人還是決定要出發。

「一直都在既定的框框、價值裡走,很想透過這種極端的方式,來打破我們心裡很難拿掉的框架。」

事實證明,這趟旅程的確是超乎想像的「極端」。

但「想趁著我還有那麼一絲輕狂,還不夠瞻前顧後之前,冒險去!

冬天,攝氏零下二十度,在五千公尺的高原上,是地球上最接近天堂的地方。」懷著這樣的心情,兩人還是出發了…


-------

旅行當然經常也讓人有了脫離熟悉生活脈絡的機會,從既定的社會規範中解脫。然後才有真實面對自我的機會

不再只是日復一日盲目過日子,把身邊事物視為理所當然。面對異文化,與其說是學習了別人不同的生活方式

倒不如說是更增加對於自身文化的理解,警覺原來自己以前是怎樣看待世界的。

結果,移動增加了固著的深度。


旅行是讓自己試著去選擇所要的生活,或者體驗自己沒能嘗試的生活

期望從中認識自己、瞭解自己,面對著孤寂而慢慢咀嚼的滋味、或是驚見奇景時發現原來整個世界只剩自己

深刻體認到那種活著的生命,而不是出遊沒人約、MSN沒人咚,一種我還沒死的孤單…

旅行也是想著讓自己生命中盡力填充著不一樣的陽光、不一樣的場景、不一樣的生活…

體驗同樣為了財米油鹽醬醋茶苦惱的人,他們選擇了什麼生活     他們依循著什麼生活

最後或許才能從中體認尊重、生命價值以及自我意義…


The way of life that we lived and choosed…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ickstarwind 的頭像
nickstarwind

我的世界

nickstarwi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